各族干部群众互学互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
发布日期:2023-03-30 12:53 点击:次
近年來,昆明市富民縣以鑄牢中華民族一起體認識為主線,立異載體、搭建渠道,發動各界人士、各族群眾譜曲、編舞,創造出一批優異歌曲和舞蹈作品,供全縣各族幹部群眾互學互賽,促進各民族廣泛往來溝通融合。
作詞譜曲唱起來。發動文聯、作協、民間藝人等各界人士,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善民族作業的重要思想、黨的二十大精神、中央民族作業會議精神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造理念,以富民的歷史為布景,把黨的民族方針編譜成兒歌、山歌、小調、花燈、戲曲等,方便各族群眾用歌聲把好方針傳到達街頭巷尾和田間地頭。
精彩節目舞起來。安排幼兒園、中小學、藝術訓練校園的教師和社會團體、廣大文藝愛好者,依據不同年齡段的各族群眾需求,編列廣場舞、左腳舞、團場舞等各種文藝節目,安排各行業的幹部群眾開展訓練,結合楊梅節、青惠鮮桃采摘節、南西橋「天天篝火晚會」等搭建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的渠道,將中華優異傳統文明融入旅行的各個環節,為遊客供給沈浸式場景體會,多種形式讓各民族一起舞起來。
建好部隊聚起來。加強對主幹人員的培育,引導成立文藝隊,支持各文藝隊編列順應時代前進步伐、合適各群體需求的民族民間歌舞,現在全縣已成立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、漢服協會、螳川組合、富民民間歌舞傳承隊等文藝部隊112支,成員2200余人。富民縣選送的舞蹈類節目《雨林》、音樂類節目《畫》在昆明市青年演員競賽中分別榮獲三等獎和優異獎。
開展活動嗨起來。舉辦廣場舞競賽、楊梅節、火把節、豐盈節等活動,讓各族群眾在活動中互鑒共賞,相互溝通。2022年,全縣各公共文明服務機構安排「文明大篷車·千鄉萬裏行」「『架』馭音樂,『鼓』舞國際音樂會」等各類文明活動及惠民表演活動共計35場次,惠及人數達21500人次,豐厚了人民群眾文明生活,營造出喜慶吉祥的文明氛圍。
非遺文明活起來。推行原創非遺歌舞《打蕎舞》《蘆笙舞》,在半山耕雲景區打造非遺傳習館,使用豐厚多彩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,為傳承維護非物質文明遺產供給展現渠道,用活非遺文明,積極安排傳承人和民間藝人參加「文明遺產日」展演,安排開展各類文藝及體育競技、展現活動,使民族傳統文明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維護。
打造品牌靚起來。 使用新媒體渠道把優異作品傳達出去,廣泛會聚向上向善力氣。開展「富民好聲音」「富民好歌舞」評選活動,激起各族群眾主動性,著力打造「天籟小水井」「富民群音薈」等品牌,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等一批優異團隊走出國門、亮相國際,成為絕無僅有的品牌文明符號,小小歌舞為推進中華民族一起體建設、助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供給了不竭動力。
上一篇:大型古典舞蹈《宫》